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榮 莫雅璇
2月12日,深圳國際仲裁院(以下簡稱“深國仲”)理事與中國企業對話會在深圳前海國際仲裁大廈舉行。來自港澳和海外的深國仲理事會理事與50多名中國知名企業代表圍繞“國際經濟新形勢與中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研討。
聚焦“出海”:理事與中國企業代表深入對話
當前,人工智能、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和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隨著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中國“出海”企業也面臨經貿投資糾紛、法律合規風險等諸多挑戰,如何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穩健前行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國際商事仲裁作為解決跨國貿易、投資、金融、海商等領域商事糾紛的主要方式,以其專業、靈活、高效、保密以及能夠跨境管轄與執行的特殊優勢,在市場經濟體系和營商環境指標中占據重要地位。
據悉,根據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深國仲同時稱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充分發揮“一國兩制三法域”優勢,加大與香港和澳門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并分別以香港和澳門為平臺,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服務企業在普通法國家和葡語系國家投資與貿易。
深國仲加快建設在香港設立的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通過深港“雙法域”優勢互補,以“雙規則”“雙名冊”進一步突出“雙城兩院”跨境協同的獨特優勢,為中外當事人解決國際商事糾紛,特別是中國企業涉及普通法國家的糾紛,提供“對沖”選擇。
2024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首次裁定對SCIAHK管理的仲裁案件采取保全措施,標志著“深圳+香港”之間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實踐又往前邁進一步。
面向全球:以國際一流仲裁服務企業國際化經營
為能更好地服務中外當事人,滿足企業國際化經營風險防范和爭議解決的需求,深國仲持續推動國際化發展。《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在深國仲2025年仲裁員春茗會中了解到,在仲裁案件結構、仲裁員結構、智慧仲裁發展等各方面,國際化水平均有新的提升。
一是案件國際化水平持續提升。2024年,深國仲新受理商事仲裁案件14,518宗,涉及爭議金額1,422.67億元,在已公布的仲裁機構中繼續位列世界第三。其中,國際商事仲裁案件累計覆蓋142個國家和地區,個案最高爭議金額超300億元,為有史以來亞洲仲裁機構解決的最大案件。
二是仲裁員國際化水平持續提升。在2025年深國仲理事會討論通過的新一屆仲裁員名冊中,境外仲裁員來源國由114個增加到129個,實現“一帶一路”沿線主要經貿伙伴國家全覆蓋,并有眾多境外“重量級”國際仲裁法律專家主動申請加入。同時,2024年參與深國仲案件審理的境外仲裁員達到338人次,國際仲裁界專業人士在深國仲平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智慧仲裁水平國際領先。深國仲通過科技賦能,不斷升級智慧仲裁系統,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國際仲裁。2024年,實現100%線上立案;首創同步電子送達,覆蓋案件10080宗;智能生成中英文仲裁文書180714份。AI技術賦能仲裁的全流程,為當事人提供更加透明、更加高效、更加精準和更加便利的仲裁服務。
此外,2024年,深國仲的一宗國際仲裁案件的裁決依據聯合國《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被新加坡高等法院承認及執行。在該案中,新加坡高等法院在全球首次確認仲裁機構作出的跨境電子送達有效,對國際仲裁的跨境送達產生深遠影響,并將為中外當事人廣泛使用深國仲智慧仲裁系統解決國際商事糾紛提供穩定預期。
與會嘉賓紛紛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國際公信力和全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深國仲將為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提供更多助力。
編輯: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