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即提即改”交通微改造,道路通行秩序顯著提升。(張奇輝 攝)
老年大學斗西路車庫出口增設限時段禁止左轉標識。
金雁酒店旁道路增設禁止停車標識。
改造前
改造后環島路增加車輛掉頭區,通行更便捷。
改造前
改造后環島路拓寬人行道,讓行人走路更安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供圖(署名除外)
怎樣讓道路交通更安全、更快速、更便捷?2023年,廈門交警通過一系列著眼細微處的“即提即改”交通微改造,實實在在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實現了道路的“挖潛增效”。
微改造成效顯著
植物園西門即停即走通道的設立,是“即提即改”交通微改造的一個縮影。
原先,由于植物園周邊道路條件有限,出租車、網約車、社會車輛隨意上下客現象突出,高峰期時常出現緩行情況。廈門交警會同市政等職能部門,有針對性地增設三條即停即走通道及行人等候區域,完善相關標志標線,優化周邊進出通道及公交車站交通組織方案,并啟動“即提即改”工作機制。改造之后的植物園西門,停車秩序有了明顯好轉。
據了解,廈門交警依托廈門市大交通辦和政府相關部門創設并大力實施的“即提即改”交通微改造,直面逐年凸顯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分類施策,不斷推動道路“挖潛增效”。
2023年,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已在全市范圍內推動首批68處交通擁堵點實施“即提即改”交通微改造,打造了郵輪母港平臺改造動線提升、廈門北站周邊交通組織升級、植物園西門廣場即停即走區域優化、文曾路交通改善等精品案例,“改造后交通擁堵明顯改善,通行秩序顯著提升。”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究根源分類施策
道路交通擁堵成因盤根錯節,交警部門通過傾聽民意、現場調研,找準交通問題根源, “號脈”后“對癥下藥”——針對結構性擁堵和非結構性擁堵分類施策,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改造、精細組織、科技賦能等措施,推動交通微改造提質增效。
工程改造“治病根”:針對行人過街與機動車交織問題,推動在環島南路太清宮段、湖濱北路石亭路段等9處建設人行天橋項目;針對大學路與演武路口交叉口北出口擁堵問題,協調軌道集團壓縮施工區域、增加車道,并在大學路與演武西路、沙坡尾交叉口等壓縮綠化帶和拓寬人行道,有效提升了片區交通通行能力,改造后道路擁堵時長下降了30%;針對環島路天泉步道廣場輔道開口位置不合理問題,遷移并優化開口,理順車輛行駛軌跡,方便車輛進出;在植物園東門周邊交通改善中,針對文屏路狹窄、高差大、急彎多等特點,通過工程改造將雙向3車道拓寬至4車道,完善慢行系統,遷移公交站點并調整為港灣式,打造出高顏值、更暢通的生態觀光路。
精細組織“通血管”:去年國慶期間,針對植物園南門、沙坡尾等易擁堵區域,對鐘鼓山隧道、蜂巢山路、大學路等實施臨時單向通行交通組織,通過調流向、控需求,減少交織避免出現嚴重擁堵;針對金榜片區居住密集、路幅較窄等特點,對片區部分道路實施單向通行,以“微循環”有效避免交織“絞死”,并對主干路沿線路口增設右轉待行區、可變車道、定向車道……在保障主干路快速通行的同時使片區道路交通有序。
科技賦能“增藥效”:借鑒國內先進城市智能信號燈建設應用經驗,廈門交警部門依托聯合創新應用基地,探索“基于實時交通流分析的交通信號自適應技術”,聯合相關高新科技企業,先后在城市中心區湖濱南路口、湖濱東路口等10個具有代表性的路口開展交通信號自適應控制技術測試,對20個路口路段實施短距離綠波信號優化。有關監測數據顯示,湖濱東路與體育路、湖濱北路路口測試期間,車輛排隊長度同比分別下降11.39%、5.71%。
背景
建立健全運作機制 全力提升微改造成效
廈門“即提即改”交通微改造取得頗為矚目的成效,關鍵在于創設了一套機制,實現整合部門資源、確定實施主體、優化整改流程、快捷資金保障等,為推進交通改善治理進度保駕護航。
為了推動交通微改造,廈門不僅專門成立高規格、涵蓋市直多部門的市大交通管理領導小組和市道路交通綜合整治領導小組,開展交通安全、交通改善、交通建設等工作,還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交通應急“即提即改”項目實施有關事項的通知》,規范和統一“即提即改”項目建設管理流程,為項目立項、審批、資金撥付、組織實施等各環節提供有力保障。
同時,為確保治堵工作提速增效,廈門市大交通辦牽頭組建治堵工作專班,建立常態堵點排查、問題梳理、方案評審、項目實施、效果評估等工作機制,依托市級議事協調機構按照“提級特辦”要求,及時協調擁堵點治理資金保障、管線遷改、綠化遷移等事項。
此外,交警部門主動邀請業主和代建單位提前介入,組織現場踏勘,按照“一點一策一方案”要求,委托專業設計單位編制方案,多部門會商研究,形成交通應急“即提即改”項目,在資金、審批流程等方面予以保障,提升工作效率。
“道路交通是一個系統,堵點改善治理是涉及多部門、多層面的綜合性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司其職、協調共治,需要行之有效、長效治理的運作機制,也離不開市委、市政府重視支持和政策支撐。”相關負責人介紹。
展望
第二批微改造項目 已提上日程
“持續評估固化經驗,推動‘即提即改’交通微改造工作提質增效。”廈門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交警部門將做好改善方案的復盤總結和跟蹤評估工作,進一步提煉固化推廣精品案例措施經驗;將常態化、制度化推動擁堵治理工作,在加快推進第一批交通擁堵點治理的基礎上,建立第二批交通擁堵點清單,分批推進治理,并依托廈門市大交通辦等平臺,積極爭取加大治堵專項資金保障力度;將會同市大交通辦等部門成立交通擁堵點民意征集和整治宣傳工作專班,持續走進群眾,傾聽民心,不斷讓交通治理切實服務民生,提高市民群眾安全、快速、便捷的交通出行體驗感與滿意度,增強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關鍵詞
“即提即改”微改造
為減少交通安全事故、緩解交通擁堵而急需整治的實施時間較短、改善效果顯著且不立即實施可能引發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的交通應急工程項目。
目前在廈門的主要應用范圍,包括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治項目、交通堵點改善項目以及其他急需實施的項目。
數字
2023年,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積極配合市大交通辦,推動68處交通擁堵點實施“即提即改”交通微改造,新建投入信號燈路口60個、人行自助信號燈15個,優化調整50個路口車道功能,改造后的交通擁堵得到明顯改善,通行秩序顯著提升。如今,第二批交通擁堵點的治理也提上日程。(記者 孫玉玉 通訊員 齊銘)
編輯: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