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指示牌如同城市的“無聲向導”,承擔著指引方向、規范交通行為、保障交通安全的職責,其最基本要求應是內容準確、標識清晰。近期有市民反映,天津市一些道路指示牌存在內容滯后、模糊破損、英文拼寫有誤等問題,影響市民出行判斷,引發諸多困擾。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道路通了指示牌卻“未通”
“這條路早就通了,路口的指示牌卻顯示‘未通’,特別誤導司機。”在西青區羅浮路與西青道交口,羅浮路地道口由北向南方向,一塊高懸的道路指示牌上顯示,西青道以東及以南方向道路均未開通。記者近日駕車實測發現,路口向東方向道路可以正常通行,向南方向也已部分開通。附近居民劉先生告訴記者,這塊指示牌所指的向東方向道路已經開通很久了。
臟污破損指引功能“失靈”
在河北區金鐘河大街與外環東路交口,一塊紅底白字的“天津黃崖關長城風景游覽區”景點指示牌表面已經開裂、污損嚴重,難以辨別內容;在東麗區金鐘公路大畢莊段,一塊標注著“東麗湖度假區”字樣的指示牌,文字上方的信息大面積脫落,成了“大白臉”,無法辨認具體內容;在南開區賓水西道由東向西方向,賓悅橋橋口,一塊“五大道游客服務中心”指示牌上的“服務”二字錯寫成“務服”。這些指示牌均位于車流量較大的主干道上,原本是為游客指引方向,如今不僅識別度低,還有損城市形象。
除了景點指示牌,類似的情況在一些普通道路標識中也有體現。和平區襄陽道上,一塊路名牌和一塊“注意行人減速慢行”警示牌存在表面字符、圖形脫落等問題;河西區樂園道兩塊懸掛式大型指示牌上,道路名稱文字脫落、辨識困難。
英文翻譯和拼寫錯誤暗藏“低級失誤”
英文拼寫和翻譯的問題在天津市一些道路指示牌上也屢見不鮮。河東區八緯路與北十五經路交口,一塊地面立桿式道路指示牌上,“大直沽西路”的英文“west(西)”錯誤標為“east(東)”;紅橋區河北大街永樂橋橋下的指示牌,將“Bridge(橋)”錯拼成“Beidge”;紅橋區西沽公園門口的一塊指示牌,將“丁字沽南大街輔路”英文翻譯成“Dingzigu South Auxlllary Rd”,誤拼的“Auxlllary”讓人難以理解。“我猜想,可能是要用‘Auxiliary(輔助的)’這個單詞。”河北工業大學的一位學生說。
相關部門加緊整改“問題指示牌”
記者將上述問題匯總后,反映給交管、道路養管等多部門。交管部門核實情況后回復,市內六區的部分指示牌由他們負責,其中大部分已納入今年民心工程改造范圍,對于記者反映的幾處“問題指示牌”,他們已組織人員加大改造力度,對褪色指示牌進行重新噴涂,文字錯誤的指示牌進行局部修改。紅底白字的景區景點指示牌,前期是由文旅部門設置,對于已失去功能的牌子,做摘除處理。一些非市內六區的指示牌存在的問題,涉及各區分局的,已轉至各分局進行處理。此外,記者了解到,一些涉及未移交道路上的指示牌,應由道路建設部門負責維管,目前記者在積極推動聯系整改。
專家觀點從“指示牌之誤”看城市治理之問
天津城建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講師、碩導馬艷老師指出,道路指示牌的“小錯誤”,實則是城市治理的“大考題”。
馬艷與學生在之前的調研中發現,天津市道路與交通設施的建設與運維,主要由交管、城管、交通運輸、住建等多部門承擔。由于道路性質、功能、所屬區域及各部門職責劃分的不同,在交通設施的設計、建設、運維管理的各階段往往由不同部門參與,部分工作存在交叉卻分工不同,缺乏閉環管理,導致部分指示牌在后續維管上可能出現權責不清的問題。例如,未移交道路的指示牌由建設方臨時管理,但“監管分離”導致維護資金和責任主體不明確,進而出現維護養管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馬艷建議,可通過機制革新、技術賦能、全民共治等方式系統解決。聯合規劃、住建、交管、城管等多部門建立“交通設施聯合工作組”,定期會商,協調道路施工、綠化工程與標志設置等工作;設立“交通設施專家顧問庫”,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技術支持;明確各部門在規劃、建設、驗收、運維各階段的具體職責,實施閉環管理;運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牌體狀態,接入城市“一網統管”系統;開通“錯標隨手拍”平臺,發動市民發現問題標牌。(記者 莊媛 文/攝)
編輯: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