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洋
3月29日,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組織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網新委”)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辦“機遇、挑戰和未來——數智時代律師業務發展及相關法律問題研究”業務交流會,旨在深入探討數智時代背景下律師行業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推動律師業務創新與升級,以法治之力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柏峰,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鄭金都,湖北省律師協會會長梅雪峰出席會議并致辭。會議由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網新委秘書長劉曉明主持。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監事孫衛星列席會議并發表監事意見。
會議指出,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今年全國兩會上,“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等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越來越多的行業面貌加快煥新。國家積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智能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廣大律師大有可為、必有作為。
會議強調,律師行業既見證著技術賦能法治的進步,也直面著技術伴生的挑戰。人工智能與律師不是相互替代的關系,而是攜手并進、共促發展的關系。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和積極主動的行動擁抱變革,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效率,審慎應對隱私泄露等問題以及隨之伴生的其他風險,提供更為高效專業的法律服務,推動律師行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要求,廣大律師要講政治、干實事,講業務、促提升,講良知、求質量,講責任、重規范,善用新技術、參與新業態、助推新模式。關注新興法律領域的發展動態,加大對人工智能相關法律問題的研究,積極探索推動人工智能與法律服務深度融合。忠實履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工作者的職責使命,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展示才干、釋放情懷、再立新功。
交流會聚焦“AI與數字經濟法律保護”“AI與律師行業發展”“AI與律所管理”三大主題,涵蓋技術變革、制度創新、行業實踐等多個層面,并邀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湖北數據集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單位專家學者參與交流,共同探索行業發展新路徑,拓寬法律服務新邊界?! ?/p>
全國律協在鄂理事和網新委委員,各省律協網新委主任、湖北律協和武漢律協相關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互聯網企業代表300余人參加交流會。
編輯:劉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