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平 江西省景德鎮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作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江西省景德鎮市在重大項目密集落地、城市更新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創新構建“機制強基、多元評估、關口把控”三位一體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體系,實現重大決策評估覆蓋率、風險預警化解率、群眾滿意率“三率齊升”。2020年以來,累計完成重大決策評估事項694件,未發生因決策不當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有效服務了瓷都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一、建立“三強”機制,筑牢評估體系基石
景德鎮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江西省委關于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以下簡稱“穩評工作”)的決策部署,持續完善“黨政主導+制度規范+業務提升”機制,推動穩評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
黨政主導強統籌。市委、市政府始終將穩評工作作為筑牢安全防線的戰略性工程,在決策機制上實行雙軌并進,把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改制、重大項目建設、重大活動安排等各類風險評估納入市委常委會議事規程,并將穩評質效作為領導干部工作考核評價指標。構建“1+54+N”組織體系(1個市級領導小組、54個部門協同平臺、N個社會組織延伸觸角),形成黨委政府統籌抓總、政法委動態督導、評估主體專班落實、第三方機構專業支撐、社會力量多元參與的系統格局。
制度創新強規范。對照江西省地方標準《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規范》,構建“1+3+X”制度矩陣,即以《景德鎮市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施辦法》為基石,配套出臺《風險分級管理辦法》《專家庫管理辦法》《第三方機構管理辦法》支柱性辦法,形成全鏈條管控的標準化操作范式。各縣(市、區)和相關成員部門以市級制度為主干,制定具體操作細則和行業評估規范。實踐中,結合瓷都特色,及時將“文化遺產破壞風險”納入強制評估清單,為全市28個文化遺產保護重點項目裝上“風險過濾網”,實現制度創新與千年瓷都文脈守護的雙向賦能。
學訓結合強隊伍。針對風險識別碎片化、評估手段單一化、矛盾化解表面化等問題,實施穩評能力提升工程,破解干部“本領恐慌”難題。在理論筑基層面,依托市委黨校和各級領導干部培訓班開設“風險評估大講堂”“穩評法治沙龍”,定期邀請專家授課、座談;在實戰錘煉層面,建立重大項目“跟班學習制”,選派專家和基層干部深度參與重點項目穩評全過程,通過專家帶學徒、理論加實踐的立體化培養方式,提升干部風險識別能力,助力重點項目“零風險”落地。
二、聚焦“三力”協同,形成多元評估體系
緊扣服務保障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這條主線,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形成文化遺產保護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的“景德鎮模式”。
發揮智庫專業力。深化風險評估制度與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制度協同運作,動態遴選具有豐富基層治理經驗的實務專家和工程技術、社會管理等領域的學術型人才,形成“實踐+理論”的智力支撐格局。聚焦陶瓷文化傳承創新,邀請陶藝大師、非遺傳承人及古窯址保護專家擔任“風險觀察員”,組建特色人才矩陣。在御窯博物館擴建項目中,專家組提出“考古先行、分段施工”方案,為18處遺址修繕項目提出78條專業建議,其中74條被采納,風險識別準確率達94.8%。
強化部門協同力。以市級穩評統籌協調機構為決策中樞,整合發改、住建、文旅等部門資源,構建起覆蓋規劃審批、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領域的治理網絡。2023年以來,通過跨部門數據共享、重大項目聯合審查、季度聯席會議和專項會商制度,成功協調天后宮片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等31項復雜問題,跨領域矛盾化解率達93.5%。在第三方機構培育方面,依托高校智庫、專業機構和市場力量,推動景德鎮學院、市建筑設計院等設立穩評中心,引入5家甲級資信機構設立分公司,推動穩評工作提質增效。
凝聚群眾向心力。針對城市規劃更新、土地征收補償等民生關切事項,健全線上線下并行的民情民意收集體系,嚴格按照穩評程序進行評估。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網絡問卷調查、視頻聽證等方式,廣泛收集社會各界對評估項目的意見建議。同時,結合傳統的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和心聲,切實提高重大決策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確保民意收集全面、真實、準確。
三、嚴把“三關”防線,織密風險防控網絡
在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深化實踐中,景德鎮市聚焦風險防控關鍵環節,通過嚴把“過程管控、結果運用、督查問責”三個關口,構建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推動主動創穩創安工作落地見效。
把好過程管控關。堅持“事前防、事中控、事后評”,實現風險防控全流程覆蓋。堅持把穩評工作作為重大決策前置程序,建立風險評估事項清單,完善風險防范預案。在實施過程中,適時開展多部門會商和專項督導,動態跟蹤風險隱患。發揮典型引路作用,開展優秀案例評選活動,形成“評估一個項目、完善一類機制”模式,提升整體防控效能。對評估內容不完整、分析不透徹、措施不合理的,責令重新修改完善。
把好結果運用關。將評估結果作為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審批核準的“硬指標”,明確未經穩評或評估不達標的項目不得上會研究,形成“評估—決策—落實”的良性循環。嚴格按照評估結果分級分類精準管控:低風險項目納入常規監測,中風險項目采取措施降低風險“二次過審”達標后予以重點管控,高風險項目“一票否決”并入庫警示。
把好督查問責關。以督責問效推動責任落地,凸顯“有評必查、失責必究”的鮮明導向。對備案穩評項目逐一查臺賬看程序、查進度看落實、查效果看質量、查整改看閉環。2024年對12個重點項目開展穿透式備案現場查看,發現并通報“風險化解措施滯后”“評估結果運用脫節”等4類問題。實行“未評先建”問責制,將穩評工作納入綜治督導范圍和全市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對工作不力、敷衍塞責導致發生重大社會穩定問題的,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確保穩評工作落到實處。
景德鎮的創新實踐表明,要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必須從單一維穩向綜合治理轉變、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變、從行政主導向社會共治轉變。這種轉變讓千年窯火得到了更好守護,讓城市發展既有文化厚度,又具治理溫度,為景德鎮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
編輯: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