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章寧旦
近年來,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鎮堅持把平安建設工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快構建“1+6+N”工作體系,探索形成具有坦洲特色的平安建設之路。
今年以來,坦洲鎮調處矛盾糾紛498宗,調結414宗,司法確認13宗,調解協議涉及金額806.8萬元。全鎮設立綜合網格140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276人,99%以上安全隱患和矛盾糾紛在網格內得到處置和化解,群眾安全感從2015年的88.67%提高到目前的99.07%。
把好平安建設“方向舵”
據了解,坦洲鎮黨委、鎮政府堅持“經濟報表”和“平安報表”兩手抓、兩手硬,推動平安建設與經濟建設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針對社會治安、維護穩定、公共安全三大領域,通過定期對平安建設的重點指標進行動態梳理、列表分析、排名點評、分類整改、督查考核,對全鎮平安狀況進行“月度體檢、季度研判、系統監測、動態預警”,一套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高效運轉的平安建設統籌協調機制牽引著平安建設大局。
該鎮建立了重大事項社會風險評估機制、社會安全風險防控治理月排查季研判機制,督促各職能部門和村(社區)每月對各自轄區或行業領域風險隱患進行摸排,由鎮黨委分管領導每周召集研判會,對各類風險點進行研判。2023年以來共召開研判會35次,未發生有重大影響的社會安全案(事)件。
問政于民,集民智;問需于民,解民憂;問計于民,順民意。隨著“四議兩公開”工作制度在坦洲各社區扎實推進,社區協商議事越來越規范化、常態化。合勝社區通過社區工作者入戶走訪、居民組長隨時收集、黨員志愿者日常發現、居民線上反映等多種渠道及時了解居民需求。對收集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定期召開居民代表會議進行民主協商對策,對社區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對接政府相關職能部門。
智能治理織密“平安網”
為不斷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坦洲鎮加快推進鎮村綜治中心、矛盾糾紛化解“一站式”等平臺建設,以優化鎮村兩級綜治中心建設為依托,發揮“粵平安”平臺、綜治中心最大效能。建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和重點排查工作臺賬,發現隱患或發生問題及時轉有關部門處置。今年1至10月,綜合治理辦排查掌握不穩定因素121宗,依托“粵平安”開展排查矛盾糾紛578起,辦結575起,調處成功率達99.48%。
坦洲鎮以黨建引領為根本,推行“黨建+”模式,把平安建設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健全完善黨組織“縱向到底”和聯系服務群眾“橫向到邊”組織體系,結合“一村一策”,建立《職責任務清單》,用“繡花功夫”激活組織體系“神經末梢”,實現“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全面轉變。
為進一步優化網格配置,該鎮制定“網格吹哨、部門報到”聯勤聯動工作機制,將駐村干部597人納入綜合網格,推進基層治理樓棟長制,全鎮共配置樓棟長6342人,充分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會治理工作。實行派單式巡查,讓網格員從“被動巡查”到“主動巡查”轉變,實行網格化定人定崗責任包干制,及時動態掌握人、事、物等情況,提升基層治理綜合網格體系化、規范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聚力架起民生“連心橋”
坦洲鎮積極創新,聯合中山電信推動永二村成為中山市首個“數字鄉村”示范點,建立起匯集視頻、地圖、黨建等信息的數字鄉村平臺,融入智能AI監控、天翼云播等設備為鄉村治理建立一張“可看、可聽、可追”的智能化防控網絡。
“全鎮增設了超500個攝像頭,對主要路口和主干道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偷盜、車輛亂停、亂扔垃圾等情況大大減少了。”坦洲鎮“數字鄉村”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在數字化、智慧化管理平臺協助下,基層治理效能明顯提高、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村民安全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今年我們坦洲的治安良好、社會穩定,離不開派出所的辛勤付出……”家住康泰派出所附近的張大爺對公安工作豎起了大拇指。據悉,康泰派出所以打造中山市“香山楓橋警務室”為標桿這一目標,堅持將警務工作融入基層治理,推進派出所“兩隊一室”改革,深耕社區警務,推動警力下沉、服務前移,實現“群眾下單發問、民警跑單解決”的一站式服務。轄區刑事、治安警情和重大刑事案件連續3年實現大幅下降。
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坦洲不斷亮出實招:加強社會治安巡防管控“四個一”體系,打造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打防管控一體的社會治安新格局;設置“1、3、5分鐘快反圈”,組建最小應急單元,開展校園安全應急防范演練;積極開展“粵居碼”申報,組建一支堅強有力“香山義警”隊伍,形成聯動聯防、協同治理的平安共創模式。1至10月全鎮刑事警情下降6%,治安警情下降5%,實現了刑事治安警情連續7年同比下降。
多元解紛共筑“同心網”
9月4日,新合村小公園里,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在“露天法庭”公開審理。原告歐先生與被告孫先生夫妻是多年朋友,近年來孫先生夫妻陸續向歐先生借錢做生意,后因孫先生公司經營不善,有36萬元沒能還上。歐先生多次催還無果后,向法院起訴。法官對此案展開了調解,釋法明理,幫助雙方當事人解開心結,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同意債務分期償還,多年老友握手言和。
據悉,坦洲鎮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同心網”工作試點開展以來,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開展“庭所”攜手共建多元解紛網,在三創科創園掛牌成立全市首個“無訟產業園區”創建示范點。成立“譚敏調解工作室”,打造“巡回審判+聯動普法”,聯合基層部門深入田間地頭、村居、產業園,開展巡回審判9場,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司法服務”。
坦洲以訪源、訴源、警源“三源共治”為著力點,積極統籌全鎮力量,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多元主體合作共治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成坦洲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駐康泰派出所調解工作室,形成“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綜治網格員”的調解人員格局。不斷探索創新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新方法,打造“網格+調解”“庭所共建”、書記調解工作室、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商住小區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中珠跨界調解工作室等“坦洲楓景”品牌,不斷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向基層延伸。
編輯:邢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