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云塔娜
法律意識作為公民法治素養的核心構成要素,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石。在全面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時代要求下,法律意識培養已突破傳統高等教育和專業法學教育的局限,逐步向基礎教育階段延伸。基礎教育承擔著塑造公民基本素質的關鍵職能,在學生法律意識形成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法律意識培養雖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在教育理念革新、課程體系優化、教學方式創新及評價機制完善等方面仍存在改進空間。特別是在網絡環境復雜化、青少年網絡失范行為頻發、校園欺凌現象屢禁不止的現實背景下,強化基礎教育階段法律意識培養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筆者針對現存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改進策略,著力構建系統化、實效化的法律教育實施路徑,為培育具備現代法治精神的新時代公民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建立循序漸進的法律教育課程體系
構建科學完善的法律教育課程體系,需要遵循認知發展規律,實現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與梯度遞進。首先,應建立分學段階梯式課程框架,精準定位各階段培養目標。小學階段以法治啟蒙為核心,通過設置《生活與規則》校本課程,每周安排兩課時開展交通法規、校園守則等基礎性法律常識教育,重點培育學生規則認知與權益保護意識。初中階段側重法律實踐應用,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增設“法治與社會”專題模塊,每學期設置16課時系統講授民事權利、消費維權等實用法律知識,強化學生權利義務觀念與責任意識。高中階段注重法治思維塑造,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嵌入“法治中國”研習單元,結合典型案例開展法律邏輯推理訓練,提升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需制定可量化的法律素養評估標準,建立學段銜接的質量監測機制。小學階段重點考察校規遵守率、安全自護知識掌握度等基礎指標,要求四年級前完成20項基本行為規范的學習認證。初中階段著重檢測法律案例辨識能力,建立包含網絡詐騙識別、校園糾紛處置等12項技能的評價清單。高中階段實施法律素養綜合測評,通過模擬法庭辯論、社會法治問題調研報告等多元形式,每學年開展不少于兩次的能力評估。教育行政部門可聯合司法機構開發統一測評工具,構建覆蓋各學段的法治素養成長數據庫。
探索多元融合的法律教育實施模式
創新法律教育教學范式,關鍵在于突破傳統課堂局限,構建多維立體的教育生態。實踐層面應強化體驗式教學,建立“三位一體”的法治實踐平臺。區級教育部門應統籌司法資源,每學期組織轄區內中小學生開展法院旁聽、檢察開放日等法治實踐活動,確保每生每年參與實地研學不少于兩次。學校層面應深化院校合作,與屬地法院、律所共建法治教育基地,聘請法律實務工作者擔任校外輔導員,每月開展“法律診所”“模擬調解”等情境教學活動。班級層面應建設法治教育角,定期組織“今日說法”案例研討,鼓勵學生自編自演法治情景劇,將抽象法律條文轉化為具象行為準則。數字技術應用方面要著力打造智慧法治教育空間。開發“法治微課堂”數字資源庫,按照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分別制作5分鐘至8分鐘的情景動畫課程,內容涵蓋網絡安全、消費者權益等熱點領域。建設VR法治教育實驗室,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還原庭審現場、網絡侵權等場景,增強教學情境的真實性與代入感。構建動態法律知識圖譜,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法律認知盲區,智能推送個性化學習方案。例如,針對校園欺凌高發問題,系統可自動生成預防指南并結合相關法條進行解讀。
構建多層次的法律教育保障機制
健全法律意識培養長效機制,需要制度保障與資源供給雙輪驅動。首先,評價體系建設方面研制《中小學生法治素養評價標準》,從法律認知、法治情感、守法行為三個維度設置三級指標。實施法治素養成長檔案制度,記錄學生參與法治實踐、解決法律問題的典型表現。將法治教育成效納入學校督導評估體系,建立“法治示范校”分級認證制度,對達標單位給予政策傾斜和經費獎勵。其次,資源保障方面推進“雙師型”法治教師培養工程,師范院校增設法治教育輔修專業,司法機關選派業務骨干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財政部門設立法治教育專項經費,按照生均標準保障課程開發、實踐活動等支出。構建區域法治教育共同體,整合教育部門、司法機關、社區組織等多元主體資源,定期召開青少年法治教育聯席會議,協同破解課程實施、師資培訓等難題。例如,針對網絡直播打賞引發的未成年人財產糾紛,可組織跨部門研討形成教育對策。
基礎教育階段的法律意識培育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礎性工程,需要教育系統與社會各界的協同努力。通過建立階梯式課程結構、創設體驗式教學場景、實施學科融合策略、健全長效保障機制等綜合措施,能夠切實增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實踐效能。這不僅關乎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我國基礎教育必將培養出大批尊法守法、明理篤行的新時代建設者,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未來的法治中國建設,需要從每一節課堂的法治啟蒙開始,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信仰的種子,使之成長為支撐社會文明進步的參天大樹。
編輯: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