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馳 近日,天津大學130周年校慶暨天津大學法學院復建十周年系列活動——人機共駕中的法律責任學術研討會舉行。
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強調,關注社會前沿問題有利于學院教師創新科研教學工作,當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投入市場會衍生出許多新的法律問題,涉及民事賠償計算、刑事責任追究、行業整改措施、責任認定程序等方面。從責任主體來看,廠商可能負有生產資質不足所引發的產品缺陷責任,如有隱瞞技術缺陷等情況可能承擔刑事責任,駕駛員、車輛所有人、道路管理方等可能承擔過錯責任。在責任認定中,應當有第三方機構對事故原因開展技術鑒定,通過優化舉證責任分配維護公平公正。基于此問題,汽車行業的監控預警措施、法律法規的跟進完善以及公眾安全教育力度應當得到強化。作為教學科研人員,既要立足法學學科傳統,也要緊跟智能時代發展所產生的新課題,做到研究方法的與時俱進,從而在新的社會場景下產出高質量研究成果,服務于社會發展和法治體系建設。
天津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管虹表示,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給法學領域帶來很多新的研究課題,因此法學研究要保持高度學術自覺,持續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前沿的關注、研究以及做好相關法律問題的研究和資政相關工作,注重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問題、倫理問題等引入法學專業的教育教學中,以法治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推動數字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