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蘭根
家鄉(xiāng)有句俗語“好吃不如餃子”,在人們的心目中,餃子當(dāng)屬最美味的食物。一年里,餃子出場總是帶著隆重感和喜慶感,從和面、調(diào)餡,到一個個捏出好看的褶兒來,這個過程就充滿著幸福感。“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好日子越來越滋潤美好。吃完餃子再喝上一碗餃子湯,“原湯化原食”,胃里無比溫暖潤貼。
餃子從古至今的名稱經(jīng)過了多次演變,家鄉(xiāng)的餃子專指水餃。根據(jù)面皮和做法的不同,餃子還有許多姊妹食品。餃子晾涼后用油煎叫“煎餃子”。發(fā)面捏的小餃子用油煎叫“打包子”,發(fā)面蒸的大個餃子,叫“蒸餃”。燙面蒸的大個餃子叫“燙面餃兒”。發(fā)面蒸的圓形帶尖兒的包子叫“饃饃”,有的叫“餡饃饃”……
至于餛飩和鍋貼,我擅長做面食的母親從來沒有做過,走親戚也沒有吃到過。集市上最多的是老豆腐,至于飯店里有沒有餛飩和鍋貼我不得而知,那時候的飯店叫食堂,以燜餅、燴餅居多,為了經(jīng)濟實惠,有的食堂外面墻上用黑色的大字寫著:代燴干糧。我第一次吃餛飩大約是在20歲左右,坐公共汽車到市里,出站后,街邊有餛飩店,4毛錢一碗餛飩,薄薄的皮隱隱透出一點點的紅肉餡,湯里有紫菜、蝦皮、香菜,味道非常鮮美,竟讓我多次在此下車后進去吃一碗餛飩。
“好吃還是家常飯”,還是自家做的飯吃著踏實。老家俗話“這點面兒這點餡,看著辦”。意思是東西就這么多,想多要也沒用,包餃子竟然引申出了理論道道兒。
一年里最隆重的包餃子,當(dāng)屬除夕的下午。家家戶戶叮叮當(dāng)當(dāng)剁白菜、剁肉餡,幾乎是全家齊動手,每家都要包好幾蓋簾餃子,寓意富富有余。白菜素餡兒餃子寓意心里素凈,沒有雜事。豬肉韭菜餃子寓意長長久久。包餃子時要一個一個捏褶邊,不能擠成光邊的,其意是不能讓日子過“禿”了。包完的餃子,如果是單數(shù),寓意家里這一年會“添人兒”,添丁進口或者娶媳婦的喜事,如果是雙數(shù),寓意來年的生活和和美美。
六月六也稱“嘗新節(jié)”,新收的麥子在囤里存儲了一段時間,去除了熱毒氣,換新面,包餃子,這時候的菜類也多,秋天的莊稼長勢正旺,眼瞅著又是一個豐收年。
中秋節(jié),農(nóng)事正忙,能騰出時間的就要包餃子,韭菜豬肉餡仍是主要餡料。
其他吃餃子的日子還有好多,來“且”(客)包餃子是最高的待遇。生日吃餃子,俗稱“吃了兩頭彎,活到九十三”。
在結(jié)婚辦喜事時,餃子更是主角,從相親后第一次女方進門見面,到結(jié)婚前每次上門,主食必然是餃子。結(jié)婚的當(dāng)日上午,有家族幫忙的婦女(要兒女雙全的全和人),早早包好合婚餃子,新媳婦進門后,端坐炕沿,有人搬來小吃飯桌放在炕上,隨后端上兩碗煮到半生的餃子,稱為“對面餃子”,新媳婦夾起一個餃子,象征性地咬一點,新郎夾起吃一個,旁邊有婦女問:生不生啊?新郎要大聲說:生。寓意生貴子。新媳婦回門后,要帶“和子”回婆家,寓意兩方相合,和和美美。
聽母親說,在那艱苦的歲月里,因為連年天旱,人們吃糠咽菜,有個新媳婦吃對面餃子時,聞到韭菜肉的香味,竟沒有忍住,一口氣吃完了整碗對面餃子,一時成為坊間笑談。
幼時,父親在60里外工作,回家一次要隔好多天。到處是土路,還要經(jīng)過幾道大埝。離家20里處是縣城,父親騎車到這兒往往會落腳歇一會兒,有時喝一碗老豆腐。有一次,街上新開業(yè)了一家餃子攤,攤主扎著好看的藍圍裙,還說普通話,引來了許多人的好奇,她一邊忙著包餃子煮餃子一邊唱:蔥絲姜絲牛肉絲,要用那香油調(diào)餡子兒,昨天賣的仨子兒倆,今兒賣的倆子兒仨,吃不啷當(dāng)咿嘟兒歪,賣完早回家。父親聽得哈哈大笑,原來父親早聽過這段民間小調(diào),原詞是:蔥絲姜絲牛肉絲,花椒大料茴香籽兒。這個女?dāng)傊靼言~順口改了,也挺有意思。
吃餃子費事,那時候講究誰的手快,誰的手藝好,常說和面能做到盆光、面光、手光的能當(dāng)家,具備當(dāng)家的本領(lǐng),誰能搟皮供3個人包,誰就也能當(dāng)家。餃子是美味,也考驗著人們的手藝,干活是不是利索,從包餃子就能看出來。每個人的手法不一樣,包出來的餃子一看就知道出自誰手。
餃子歷史悠久,代代傳承,無論餡料如何變化,包含的始終都是生活和日子的美好滋味。
(作者單位: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qū)公安局)
編輯: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