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助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與發展
書寫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融合共生新篇章
核心閱讀
40年來,專利法等一系列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以制度的力量為我國科技創新、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根本轉變。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之間不斷書寫著相互促進、融合共生的新篇章。
□ 本報記者 張維
一年一度的世界知識產權日如期而至。
不變的是日子,變化著的是呼應時代的不同主題。回應當下火熱的人工智能浪潮,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的主題被設定為“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
不一樣,在宣傳周的第一個工作日即悄然顯現。4月21日的宣傳周主場活動及緊隨其后舉行的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中,大屏幕上實時跳躍著發言人經過翻譯后的一字一句。人工智能的“能量”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在與會者面前。
今年以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不斷迎來高光時刻。宇樹科技推出的Unitree H1仿生機器人登上央視春晚舞臺,與演員同舞,讓今年春晚更具記憶點;深度求索研發的DeepSeek大模型憑借成本效益、推理速度以及開源生態迅速火爆全球,令世界為之側目……
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背后,知識產權發揮著重要作用。記者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了解到,過去一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助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方面拿出了多個實實在在的舉措。
我國人工智能實現高速發展
從智能語音助手到智慧駕駛,從智慧醫療到智能制造,從智慧家居到智慧港口,我們的生活與產業格局正受到人工智能的深刻影響,并隨之改變。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正在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引擎。
中國在其中表現突出。這一點得到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認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表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2017年以來專利申請量增長了超過800%,其中中國、美國、韓國走在前沿。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的創新指數總排名提升到了第11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達到了26個,連續兩年位居各國之首。
年初DeepSeek以其最新的開源AI模型震驚國際科技界時,“這已經不是中國高科技行業第一次用創新產品征服世界了”的評論就出現在國外媒體上。德國《時代》周報評價稱,“在過去十年間到過中國的人都會注意到,在中國,數字化已經深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此外,中國政府在高科技領域有著明確目標,尤其注重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
確實如此,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成果的“井噴式”涌現,與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密不可分。如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姚旭所說,各級政府對人工智能發展有較為完善和前瞻的布局規劃。各地方政府將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發展方向給予了各種支持。
例如,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頂層設計不斷完善。2024年,“人工智能+”行動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25年要抓好的九項重點任務之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以制度力量為科技創新護航
在諸多利好的加持下,人工智能產業正蓬勃發展。
今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完成備案,其中2024年新增238款備案。截至去年12月,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的用戶規模達2.49億人,占整體人口的17.7%。通過政策積極引導和企業持續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已被廣泛應用于內容創作、企業運營、科技研發、工業生產等眾多領域之中。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近日在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時介紹,我國已累計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圍繞《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累計制定了40余項行業關鍵標準和10余項國際標準,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以保護創新為重要使命的知識產權,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而言可謂“功不可沒”。
其中,制度的力量最為關鍵。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40周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40年來,專利法等一系列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以制度的力量為我國科技創新、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根本轉變。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之間不斷書寫著相互促進、融合共生的新篇章。
知識產權制度作為激勵和保護創新的有效手段,在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規范引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正以動態立法和前瞻性實踐構建規則體系。
僅僅在去年,圍繞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國家知識產權局修訂《專利審查指南》,發布《人工智能相關發明專利申請指引(試行)》,及時回應了社會普遍關注的人工智能領域熱點問題,規范引導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應用。
國家知識產權局還推動修改《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為我國做強芯片產業提供支撐。深入開展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指導地方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平臺建設。而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加快構建以及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的開展,必將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營造規范有序知產保護環境
在完善制度之外,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從多個方面發力,為人工智能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規范有序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在DeepSeek風靡全球之際,2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關于依法駁回搶注“DEEPSEEK”等相關商標注冊申請的通告》,對個別企業和自然人將“DEEPSEEK”或其圖形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提交商標注冊申請的行為說“不”。與此相關的63件商標注冊申請全部被駁回,彰顯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行為的堅定決心。
據了解,國家知識產權局對人工智能給予全國125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的政策支持,為智能制造等萬億級產業集群架起保護網。并深入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助力更多人工智能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鏈。上線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據庫,服務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保護人工智能,同時也擁抱人工智能。國家知識產權局也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知識產權重點工作高效開展。持續優化中國專利智能審查和檢索系統,探索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在專利審查工作中的運用。將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商標審查領域開展實驗性部署,推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大模型技術應用,實現產品的全流程溯源管理。搭建專利轉化供需橋梁,通過智能化篩查,助力高價值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此外,實時智能監測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開展專業預警,全天候保護每一份創新成果。建成在線智能問答平臺,24小時為社會公眾提供在線服務,從專利培育到成果轉化,從商標確權到知識產權侵權預警。國家知識產權局持續開展人工智能與相關工作融合,更好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以知識產權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回應技術變革的深層需求。“人工智能作為新興領域,哪些技術需要保護,應采取什么策略進行保護,如何借助知識產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建立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專利池,助力人工智能企業創新發展。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布的2025年宣傳片中,結語擲地有聲:“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促進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再上新臺階。”
編輯:李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