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斯里蘭卡記者 韓博
斯里蘭卡選舉委員會7日發布全國地方選舉統計結果,在全國339個地方行政機構中,由總統迪薩納亞克領導的國家人民力量黨在其中的266個機構中獲得多數席位。
斯里蘭卡有四項重要選舉,分別為總統選舉、國家議會選舉、省議會選舉和地方選舉。這四級選舉代表了斯里蘭卡的三級治理體系:國家級、省級和地方級。每一級都在塑造該國的政治格局和公共行政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此次地方選舉期間,全國重點部署了近6.5萬名警察,有力保障選舉秩序并確保了選舉期間公共安全,選舉最終在和平有序的環境中結束。
此次選舉是斯里蘭卡時隔7年再次舉行的全國性地方選舉,也被認為是對國家人民力量黨執政半年以來的一次“政績測驗”和“民心摸底”。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國家人民力量黨最終43.26%的選票率,贏得全國8287個地方席位中的3927席。主要反對黨統一國民力量黨獲得21.69%的支持率,得票率位居第二,贏得1767席。排名第三的人民陣線黨獲得9.17%的支持率,贏得742席。
有斯里蘭卡政治分析家認為,“國家人民力量黨已經通過了人民的考驗”。但也有分析家認為,盡管國家人民力量黨在地方選舉中取得了勝利,但是與上次投票結果相比,出現了230萬票的流失,應引起關注。
分析認為,迪薩納亞克去年就任總統時承諾進行全面改革、采取反腐敗措施并改善民眾生活。執政半年多來,某些承諾進展緩慢,故其民眾支持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然而,反對黨方面由于黨派眾多、缺乏有力統一領導、聯盟松散等原因,無法對執政黨形成明顯挑戰。
南亞問題研究專家、清華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何演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到,執政黨國家人民力量黨雖以雙倍票數壓制主要反對派統一國民力量黨,但其執政半年后的首次基層民意考驗已顯露出斯里蘭卡政治版圖的重構傾向。相較于2024年議會選舉中橫掃三分之二席位的強勢,國家人民力量黨此次在城市及北部、東部的票倉表現疲軟,得票率明顯下滑,其執政光環在民生壓力與族群政治的雙重夾擊下有所褪色。
何演認為,選舉結果還揭示出深層變化:國家人民力量黨在南部農村地區仍保持絕對優勢,印證其“草根政治”路線的有效性。然而城市中產階級用選票表達對經濟改革成效的疑慮,斯里蘭卡北部及東部泰米爾族裔選民則用37個地方機構的壓倒性勝利,將斯里蘭卡泰米爾國家黨重新推回政治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斯里蘭卡各反對黨在此次地區選舉中表現搶眼,斯政壇最大的反對黨統一國民力量黨以超200萬票優勢在康提等重要城市實現突破,前執政黨斯里蘭卡人民陣線一改去年大選頹勢,實現強勢反彈,以及錫蘭工人大會黨等地區政黨穩固基本盤,共同構成了斯政壇未來多極競爭的格局。
“盡管六個月尚不足以為政府政績定調,但地方選舉無疑為執政黨敲響警鐘——當‘變革紅利’逐漸消退,如何在維持農村民意的同時破解城市治理難題、平衡民族訴求,將成為考驗其執政能力的關鍵。”何演在接受采訪時提到。□ 本報駐斯里蘭卡記者 韓博
斯里蘭卡選舉委員會7日發布全國地方選舉統計結果,在全國339個地方行政機構中,由總統迪薩納亞克領導的國家人民力量黨在其中的266個機構中獲得多數席位。
斯里蘭卡有四項重要選舉,分別為總統選舉、國家議會選舉、省議會選舉和地方選舉。這四級選舉代表了斯里蘭卡的三級治理體系:國家級、省級和地方級。每一級都在塑造該國的政治格局和公共行政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此次地方選舉期間,全國重點部署了近6.5萬名警察,有力保障選舉秩序并確保了選舉期間公共安全,選舉最終在和平有序的環境中結束。
此次選舉是斯里蘭卡時隔7年再次舉行的全國性地方選舉,也被認為是對國家人民力量黨執政半年以來的一次“政績測驗”和“民心摸底”。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國家人民力量黨最終43.26%的選票率,贏得全國8287個地方席位中的3927席。主要反對黨統一國民力量黨獲得21.69%的支持率,得票率位居第二,贏得1767席。排名第三的人民陣線黨獲得9.17%的支持率,贏得742席。
有斯里蘭卡政治分析家認為,“國家人民力量黨已經通過了人民的考驗”。但也有分析家認為,盡管國家人民力量黨在地方選舉中取得了勝利,但是與上次投票結果相比,出現了230萬票的流失,應引起關注。
分析認為,迪薩納亞克去年就任總統時承諾進行全面改革、采取反腐敗措施并改善民眾生活。執政半年多來,某些承諾進展緩慢,故其民眾支持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然而,反對黨方面由于黨派眾多、缺乏有力統一領導、聯盟松散等原因,無法對執政黨形成明顯挑戰。
南亞問題研究專家、清華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何演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到,執政黨國家人民力量黨雖以雙倍票數壓制主要反對派統一國民力量黨,但其執政半年后的首次基層民意考驗已顯露出斯里蘭卡政治版圖的重構傾向。相較于2024年議會選舉中橫掃三分之二席位的強勢,國家人民力量黨此次在城市及北部、東部的票倉表現疲軟,得票率明顯下滑,其執政光環在民生壓力與族群政治的雙重夾擊下有所褪色。
何演認為,選舉結果還揭示出深層變化:國家人民力量黨在南部農村地區仍保持絕對優勢,印證其“草根政治”路線的有效性。然而城市中產階級用選票表達對經濟改革成效的疑慮,斯里蘭卡北部及東部泰米爾族裔選民則用37個地方機構的壓倒性勝利,將斯里蘭卡泰米爾國家黨重新推回政治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斯里蘭卡各反對黨在此次地區選舉中表現搶眼,斯政壇最大的反對黨統一國民力量黨以超200萬票優勢在康提等重要城市實現突破,前執政黨斯里蘭卡人民陣線一改去年大選頹勢,實現強勢反彈,以及錫蘭工人大會黨等地區政黨穩固基本盤,共同構成了斯政壇未來多極競爭的格局。
“盡管六個月尚不足以為政府政績定調,但地方選舉無疑為執政黨敲響警鐘——當‘變革紅利’逐漸消退,如何在維持農村民意的同時破解城市治理難題、平衡民族訴求,將成為考驗其執政能力的關鍵。”何演在接受采訪時提到。
編輯:王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