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記者 趙陽
當地時間5月1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廢除拜登政府時期簽署的“人工智能擴散規則”,并發布3項指南,以加強對中國AI芯片相關的出口管制,并指出“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昇騰芯片均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但美國商務部后來將上述措辭調整為“警告業界使用中國先進計算機芯片,包括特定華為昇騰芯片的風險”。
雖然美方對指南新聞稿相關表述進行了調整,但指南本身的歧視性措施和扭曲市場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9日晚表示,美方濫用出口管制措施,以莫須有的罪名對中國芯片產品加嚴管制,甚至干涉中國公司在中國境內使用中國自己生產的芯片。這種典型的非市場和單邊霸凌行徑,對高度全球化的半導體分工體系構成嚴重威脅,加劇市場碎片化和技術標準分化的風險,對全球科技創新造成沖擊。
美國一直在謀求霸權、維護霸權、濫用霸權,保護主義是其維護經濟霸權的主要手段之一。20世紀80年代,為消除日本經濟威脅,美國用脅迫手段與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沉重打擊日本經濟元氣,日本此后進入“失去的三十年”;數年前,美國采取“長臂管轄”等種種手段“肢解”法國制造業代表性企業阿爾斯通,最終導致其主營電力業務被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2018年,美國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對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如今,美國故技重施,赤裸裸地展現出無賴與霸道的本質。
給別人“下絆子”,不會讓自己跑得更快。畢竟,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任何試圖通過單邊主義解決問題的做法,都是短視且不可持續的。
美方在公告中稱限制華為芯片在全球市場的使用,是為“確保美國將繼續處于人工智能創新的前沿”,這種以單邊保護主義手段,妄圖圍堵、孤立其他國家,進而維護其競爭力和領先地位的方式,終將損害美國自身產業競爭力,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歷史已反復證明,保護主義的“溫床”培育不出真正有競爭力的行業和企業。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歐洲卡車征收高額關稅,隔離了美國制造商面臨的國際競爭。此舉導致克萊斯勒、福特、通用汽車等美國車企沉迷于皮卡帶來的豐厚利潤,在開發創新型汽車方面有所懈怠,為此后國際競爭力下降埋下了隱患。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政府多次采取保護主義措施扶持美國鋼鐵產業,這不僅讓美國汽車、建筑、機械制造等產業成本高企,也導致美國鋼鐵企業缺乏足夠競爭壓力來推動技術創新和效率提升。彭博社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對本土鋼鐵行業大行保護主義措施,并未能阻止其競爭力與市場份額下降的事實。
從拜登政府到特朗普政府,美國在人工智能等產業采取的非市場和單邊霸凌行徑招致各界批評。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會長兼首席執行官約翰·諾伊弗就曾直言,美國政府的做法將給美國經濟和相關產業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長期損害”。
技術封鎖只會進一步堅定中國自主創新的決心。面對日益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并未退縮,反而在重壓之下加速成長、強勢突圍。從芯片到算法、從模型訓練到應用生態,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鏈條持續完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涌現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本土企業。事實充分證明,封鎖與打壓阻擋不了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步伐,只會激發更強大的創新動力與發展韌性。
中方的反對立場,不僅僅是對美國行為的回應,更是對國際公平正義的捍衛。我們深知,只有在一個開放、合作、共贏的國際環境中,各國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因此,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呼吁各國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全球經濟健康發展。
編輯: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