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歡
□ 法治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楊保華
巍巍秦巴山深處,七旬老人進山砍柴后徹夜未歸且失聯,家屬心急如焚地報警。
2024年12月30日9時57分,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公安局城關水陸派出所接警后立即組織10名警力,協調黨委、政府組織40余名群眾進山“拉網式”尋找,并聯系刑偵技術人員帶警犬到場支援。
15時49分,經過近6個小時不間斷搜山,救援力量在一處山坳中發現老人,將其安全交給家屬。
2024年,湖北公安機關實行110“一市一臺”改革,將縣市區公安(分)局110報警服務臺上收到地市州公安局指揮中心,對警情統一接警、統一受理、統一派警,解決警情一派了之、處警單打獨斗等問題,推動警情處置更快捷、高效,讓110真正成為救助、守護群眾的“生命線”。
處警再快一秒
2024年4月27日13時23分,接警。
9分鐘后,落水女孩被民輔警救起。
這樣的出警和處警速度,現已成為咸寧市崇陽縣公安局天城派出所的常態。
“群眾撥打110求助是對公安機關的信任,我們絕不能辜負。”湖北省公安廳改革專班負責人平晨凡介紹,按照“一市一臺”改革要求,湖北各地重新搭建110接處警系統,指揮調度直達基層接警單位,減少分級流轉調度。各地派出所落實接警即處警,讓110反應再快一秒,救助群眾再快一步。
針對重大突發類警情,依托智慧巡防卡口、街面警務站、動態巡防點和可視化單警裝備,110指揮中心可直接調度附近民警出警,實現重點部位警力5分鐘到場、城區警力10分鐘到場處置。
今年,湖北各級公安機關還將110與各地新建的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平臺對接,利用平臺海量數據,為一線民警處警制定最合理路線,對犯罪嫌疑人、處警對象精準“畫像”,助力派出所高效出警、快速到達現場處置。
2024年12月14日,一名外賣小哥不慎將接單用的手機丟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僅用10分鐘就從路面視頻中發現疑似撿拾手機人員,反恐特警大隊巡邏隊員及時出警,讓手機失而復得。
2024年,湖北公安110共接報有效警情473萬余起,全部第一時間及時處置,救助、服務群眾52.3萬余人次,有效警情處置平均耗時同比下降9.2%,接處警群眾滿意率達97.6%。
研判更細一分
2024年1月,柯某揚言要殺死妻子及其情人。
十堰市、竹山縣兩級公安局110指揮中心一番研判后發現柯某購買了剔骨刀等工具,第一時間將落地處置指令推送派出所,并報竹山縣委政法委介入跟蹤處置,一起可能發生的惡性案件被及時制止。
陳某多次多地盜竊,每次因涉案金額太小都不構成刑事犯罪。2024年8月,宜昌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研判深挖,推動夷陵區公安分局和屬地派出所將數起案件并案處理,最終對其刑拘。
2024年,湖北省公安廳推動各地公安機關,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公安局長信箱等警情信息全量匯聚到指揮中心,實現警情“顆粒歸倉”,將警情作為轄區治安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我們用繡花功夫強化警情事前、事中、事后的跟進研判,從中發現、處置各類安全風險隱患。”湖北省公安廳指揮中心民警黃瀟介紹,各地110指揮中心尤為重視“一事多發、一人多次、一地多起”重復警情,將研判情況及打防建議交基層跟進處置,確保每一處安全隱患及早發現、及時妥善處置。
2024年,湖北各地公安機關通過對警情深挖研判,發現并推動基層將100多起惡性案事件扼殺在萌芽狀態。
服務更進一步
小區保安年紀大,身體有問題,工作做不到位,業主報警要求換保安……
2024年8月16日,隨州市公安局曾都區分局接到這起非警務警情后,沒有置之不理。警情傳達到西城派出所草店子社區警務室,輔警徐亮隨即聯系社區居委會和相關職能部門共商解決之道。
歷時近一個月,最終形成解決方案:對門衛進行經濟補償,門衛主動辭職,小區更換新門衛。
“沒想到打了個110,警察就把這么多單位請來幫我們解決問題。”10月1日,草店子社區居民給社區警務室送來錦旗。
本著對群眾負責態度,湖北公安機關積極構建“110”與“12345”政府熱線、綜治中心聯動處置機制。公安機關接警即研判,對非警務警情針對性轉移、分流給相關部門解決。公安110報警服務臺跟蹤監督,努力讓群眾報警“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2024年,湖北公安機關共向“12345”等平臺分流警情166萬余起,推動相關部門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68萬余個,警情分流處置效率顯著提升。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