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雯
□ 法治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馮世斌
近年來,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人民檢察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遵循“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新時代檢察履職基本價值追求,聚焦特定群體權益保護等11項重點工作,充分發揮“四大檢察”履職能力,以高質效履職推動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切實將檢察為民落到實處。
女職工孕期平等就業權益保障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海港區檢察院在辦理孕期女職工周某(軍屬)被違法辭退一案過程中,聯合石家莊軍事檢察院、唐山市高新區人民檢察院,采取軍地聯合會商、協助調查取證、共同調解等辦案模式,將檢察支持起訴關口前移,共同支持周某依法提起勞動仲裁,14天內成功追索違法辭退賠償金3.6萬元。此外,結合該案辦理過程中發現的轄區女職工權益保障問題,向區人社局發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開展行業治理。
海港區檢察院通過辦理張某某等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侵害諸多老年人財產權益相關案件,發現轄區老年人特別是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合法權益存在司法保障短板。該院積極貫徹最高人民檢察院十一號檢察建議,聯合區民政、市場、消防、公安等職能部門實地走訪養老機構,聯合會簽《關于建立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入職查詢和從業禁止制度的意見(試行)》,逐項梳理各類威脅老年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隱患問題,合力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針對母嬰行業監管漏洞、自律不足等顯著問題,海港區檢察院以月子中心違法用工個案辦理為切口,對轄區3家月子中心和20余名月嫂、80名育嬰師進行走訪調研,形成兩篇專項調研報告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幫助3家母嬰服務機構發起成立秦皇島市母嬰服務業行業協會。同時,協助市檢察院聯合市人社局、市婦聯、市衛健委等多家職能部門,共同簽署《秦皇島市母嬰服務行業規范框架協議》,推動母嬰行業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農村集體“三資”使用管理關系著廣大農民群體的切身利益。海港區檢察院綜合運用刑民協同一體履職機制,將辦理單某某刑事虛假訴訟罪一案中發現的線索移送民事檢察部門,一體糾正錯誤民事生效裁判,合計挽回農村集體“三資”損失20余萬元。針對該案反映的轄區農村“三資”監管領域漏洞,該院向屬地政府發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督促整治相關機制問題和不正之風。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問題事關千家萬戶,牽涉民生福祉。海港區檢察院在履行公益檢察職責過程中發現,轄區某高層住宅小區存在未經消防驗收即投入使用,消防設備丟失、泵房管道損壞等一系列消防安全問題,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經秦皇島市人民檢察院交辦,該院向市住建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推動市住建局督促責任主體消除消防安全隱患。
2024年以來,海港區檢察院深入貫徹落實“業務主導、數據整合、技術支撐、重在應用”的數字化檢察工作機制,深入推進數字檢察工作,全面提升工作質效,切實將數字檢察工作作為前瞻性、基礎性工作來抓,積極推動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的應用和研發工作。
該院運用終本類案監督大數據模型分析“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案件線索2900余件,向海港區人民法院發出終本執行案件類案監督檢察建議被采納,系統性批量糾正了民事執行終本監督案件的辦理問題,實現了辦理一件、影響一片的較好效果。同時,有效利用全省民事行政檢察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平臺拓展監督寬度,對該平臺推送的85個線索一案一分析,通過該系統成案3件。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