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輝
□ 法治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肖景濤 肖萍嬌
“當年簽的協議存在簽訂程序不規范、租賃林地面積未明確等問題,我們將積極與承租方溝通,爭取重新簽訂合同,努力為村集體挽回經濟損失。”不久前,江西省會昌縣小密鄉召開農村集體“三資”領域“法治體檢”工作會議,對存在問題的村集體“三資”合同、協議進行集中清理。
為守護好村集體“家底子”“錢袋子”,2024年8月以來,會昌縣司法局扎實開展農村集體“三資”領域“法治體檢”,以村集體合同、協議審查“小切口”實現鄉村法治建設“大提升”。
長期以來,部分鄉村干部對農村集體“三資”合同、協議清理的意愿不強烈、熱情不高。為推動清理工作取得實效,會昌縣司法局推動出臺《會昌縣農村“三資”領域“法治體檢”工作方案》,明確由各鄉鎮牽頭對村集體經濟“三資”合同、協議的數量、規模、類型、涉及領域等進行全面排查,并進行分類整理、收集歸檔、建立臺賬,為后續合同、協議的審查工作打好基礎。
農村集體“三資”合同、協議清理工作業務性強、工作量大,為確保審查的科學性、準確性,會昌縣司法局建立“縣鄉兩級三審”制度,破解基層審查力量薄弱難題。對一般性合同、協議,由各鄉鎮統籌鄉村干部和法律顧問參與審查,并建立臺賬交至司法所匯總。對爭議較大的疑難合同、協議,組織司法局專班人員、法律專業人士,進行集體“把脈”會審。
從“三資”合同、協議審查情況來看,“問題合同”主要集中在林地、耕地流轉以及山塘水庫、房屋出租等資產處置領域,有的是超長期合同、有的合同標的與實際數量不符、有的承租方長期未履行合同……為做好“三資”合同、協議清理的“后半篇文章”,會昌縣司法局對“問題合同”依據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分類進行認定,審慎提出法律建議,協助各鄉鎮建立問題整改清單、修訂完善合同內容,并通過以案釋法、以案明理的方式,集中力量解決合同簽訂中的普遍性問題,同時會商化解個性問題,實現合同糾紛不上交,推動糾紛就地化解。
據了解,為從源頭上避免違法合同、協議的簽訂,會昌縣司法局還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發揮農村“法律明白人”帶動作用,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專題培訓,讓干部群眾成為“三資”清理工作的“明白人”。
“我們把農村集體‘三資’合同、協議納入合法性審查范圍,將普法宣傳、糾紛化解結合起來,‘三位一體’推進農村集體‘三資’合同、協議清理工作,助推基層依法治理。”會昌縣司法局合法性審查股負責人說。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