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榮 李文茜
青少年法治教育如何突破“灌輸式”窠臼,實現從“知識傳授”到“素養培育”的跨越?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以一場持續十年的“新雨計劃”,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為加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2014年,由福田區司法局(區普法辦)牽頭,聯合區教育局、共青團福田區委員會等單位,共同策劃推出“新雨計劃”青少年普法創新項目。
該項目組織法律、教育界專家精心設計“規則系列”“校園安全系列”等專業課件,采取參與式和體驗式課堂教學設計,以小班授課模式,為5年級至8年級青少年提供寓教于樂、循序漸進的法治課程。截至2024年,“新雨計劃”已走進全國各地2000余所學校,累計授課超11萬堂,惠及學生450萬人次。
2022年6月,福田區升級推出“新雨計劃2.0”——“一班一員”校外法治輔導員項目,通過遴選、培訓和支持優秀志愿律師擔任班級法治輔導員的形式,有效解決現有法治副校長人力不足、時間有限等問題。法治輔導員除了走進校園為孩子上普法課,還可為家長、老師開展普法,以及為受到校園欺凌的孩子提供法律咨詢和幫扶等,推動法治教育從“進校園”深化至“入班級”。
2023年,“新雨計劃”被選為深圳法治援疆服務項目之一。在深圳市司法局的牽頭和指導下,“新雨計劃”項目組組織深圳優秀律師志愿講師和培訓師團隊,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54所學校,為學生講授普法課,為法治副校長和德育骨干老師進行專業培訓。
為進一步解決校園欺凌的痛點,2024年,“新雨計劃”推出“校園零零欺”反欺凌“家、校、社”合作項目,走進福田區近50所中小學校,為3000余名教職員工推出《學生欺凌的識別、處置與防治》等主題講座,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和實用的法律知識,提升教職工防范和處置欺凌事件的能力。
十年耕耘,“新雨計劃”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制定全國首個青少年普法地方標準《青少年普法工作指南》,創新設計分層次普法框架,綜合故事教學、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特色課堂活動;
——入選深圳法治政府建設典型案例、廣東省普法優秀項目,并被廣東省委依法治省辦向全省推廣。
志愿者們的故事,成為“新雨計劃”項目溫暖的注腳。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翟振軼回憶說,他在講授防范校園欺凌課程時,恰逢班內發生索要零花錢的事件。課后,涉事學生主動退回錢款并反思自己的行為,“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法治教育的力量”。
“新雨計劃”通過模式創新打破資源壁壘,通過體系升級回應時代需求,更通過價值引領培育未來公民。這場始于深圳的“新雨”,見證著法治信仰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