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經開分局在市局刑偵局的支持下,抓獲涉嫌挖掘古墓葬犯罪嫌疑人3名。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均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無人機發現盜墓軌跡
2024年4月初,西安市公安局刑偵局獲取一條線索:家住香積寺、石佛寺附近的3名男子,每日拿著鋤頭和鏟子等物品,半夜出門、次日凌晨回家,疑似挖掘古墓盜竊文物。接到線索后,西安市公安局經開分局刑警隊聯合市局刑偵局展開調查。
“我們當時就考慮,該團伙作案地點集中在西安市長安區這兩個城中村附近,他們可能就是當地人,我們利用‘警社共治’機制,得知有3人近期頻繁糾集在一起晝伏夜出,經過蹲守,我們確定了3名嫌疑人為王某、趙某和鄭某。”經開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東新平說。
根據案件大致劃出的線索范圍,專案組民警展開走訪調查。在香積寺、石佛寺周圍,民警發現周邊有大片無人看守的樹林,作案地點很可能就在樹林里。
為迅速摸清情況,民警啟用警用無人機展開偵查。在長達3個多月的摸排蹲守、偵查取證后,專案組民警摸清了3人的活動規律:他們每天晚上10時許出門,沿著樹林一路往南直至秦嶺山腳下踩點,然后開始挖掘。
2024年9月,專案組民警準確掌握了該犯罪團伙的人員構成、作案規律和收贓網絡等情況。
鎖定3名犯罪嫌疑人
“經過多次蹲守,我們發現3名犯罪嫌疑人日常出行都是依靠電動自行車。”經開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汪遠說。2個村子,上百戶人家,民警們幾乎了解了每一家的電動車型號、顏色。但奇怪的是,在警用無人機偵查過程中,沒有任何一輛曾出現在案發現場。
考慮到從居住地到挖掘古墓的犯罪現場,3人都騎電動車前往并不符合邏輯,開車可能是他們的首選。于是,專案組民警按照3人居住地及盜墓挖掘處之間的距離進行測算,找出3人經常出行的多條路線,駕駛多輛私家車往返偵查、摸排。
“你們有沒有覺得行車記錄儀里出現的這輛灰色轎車非常奇怪,它的行車路線和咱們的摸排路線高度吻合。”2024年10月20日,在案情分析會上,一條線索被提出。果不其然,民警經過分析,發現這輛灰色轎車每天晚上10時準時出現在鄭某家門口,20分鐘后又出現在王某和趙某家附近,隨后停放于挖掘古墓的犯罪現場周圍,極其隱蔽。
民警調查得知,該車的所有人為鄭某妻子。這一突破,讓案件柳暗花明。至此,該挖掘古墓盜竊文物犯罪團伙的全鏈條被公安機關掌握。
前后夾擊抓捕竊賊
2024年12月9日,一場集中抓捕行動在長安區悄然展開。警用無人機偵查發現,3名犯罪嫌疑人當晚盜竊一尊唐代陪葬陶鼎。在王某家門口的小路上,一輛熄火的中型面包車停放于路口,而另一輛越野車則停在附近。
車上的專案組民警靜待犯罪嫌疑人“入網”。“為確保萬無一失,我們決定將抓捕點放在王某家門口的單行路,以前后夾擊的方式,保障抓捕過程中民警和犯罪嫌疑人安全。”參與抓捕的民警賈旭博說。
2024年12月9日凌晨3時,那輛深刻在民警腦海中的灰色轎車緩緩駛入小路,只見副駕駛座位上王某正手舞足蹈慶祝著“戰果”。突然,中型面包車車燈亮起,當鄭某以為是錯車時,身后的越野車也逐漸頂上。
“警察,下車!”民警嘹亮的聲音劃破夜空,王某、鄭某和趙某瞬間驚慌失措。隨即,民警從灰色轎車上繳獲被盜掘的唐代陪葬陶鼎。經審訊,3人承認了其盜掘古墓的犯罪事實,并指認多處作案盜洞。
經文物及古墓葬保護專家初步勘定,犯罪嫌疑人指認的盜洞均系古代墓葬,具備較高的藝術文化價值及歷史研究價值。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胡 杰 劉有森)
編輯:張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