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南22部門集中開展“法治體檢”
人大監督賦能法治政府提質升級
法治日報記者 阮占江 帥標
法治日報通訊員 蔣素珍
3月24日至27日,湖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首次以“全口徑、全覆蓋”方式,聽取22個省政府組成部門依法行政情況報告,并通過滿意度測評開展“法治體檢”。這場專項監督行動既曬出各部門法治建設的亮眼成績,更以人大監督之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從“有形覆蓋”邁向“有效覆蓋”。
省政府組成部門交“法治體檢”答卷
2024年,湖南省政府組成部門在法治建設中展現出強勁動能,在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法治實踐成果。
湖南省科技廳以“二十條”政策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取得突破性進展。科技廳廳長朱皖在報告中提到,科技廳全力推動高校成果轉化“二十條”有效落實,在湘高校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激增56%,本地轉化率歷史性突破50%。這一成果的取得,不僅體現了科技廳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積極作為,也為湖南的科技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健全科技創新法規制度,全力配合完成科技進步條例等3部法規規章立法工作,協助開展促進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等“小快靈”立法,以立法形式固化改革經驗。推動政策法規有效落實,細化180余項任務,明確16個省直部門落實科技進步條例工作職責,為科技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湖南省工信廳聯合省司法廳開展“服務實體經濟律企攜手同行”專項行動,積極服務企業發展。全年服務企業10531家,完成“法治體檢”3884次,調處矛盾糾紛5000余件。這一系列行動為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促進了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核查整改合同詐騙、職務侵占等涉企積案1.1萬起,進一步優化了企業的發展環境,增強了企業的安全感和信心。
湖南省民政廳創新“小快靈”立法模式,聚焦民生領域,精準破解民生痛點。在全國率先以“小快靈”等方式,連續4年協助出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等法規,全省民政地方性法規有11部。這些法規的出臺,為社區養老服務等民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湖南省司法廳全面梳理省本級涉罰沒地方性法規規章144部,研提修改意見48條,清理規范執法類電子監控設備2000套,進一步規范了執法行為,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湖南省自然資源廳深入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整改執法問題193項,清理規范行政執法事項242項,提高了自然資源領域的執法水平。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圍繞鄉村振興出臺21部省級法規,覆蓋茶產業等“三農”發展全鏈條。這些法規的出臺為農業現代化筑牢了法治根基,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湖南省發改委等16個部門通過書面報告展示依法行政成效。其中,湖南省教育廳編印校外培訓監管執法流程圖,全年開展執法檢查3300余次,壓減學科類機構226家,加強了對校外培訓市場的監管。全省8.2萬人通過行政執法資格認證,158萬名公職人員參與學法考法,執法隊伍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人大監督亮“智慧評估”成績單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以創新監督機制為突破口,構建覆蓋立法、執法、司法等5大維度的337項量化指標體系,依托“智慧人大”平臺實現法治政府建設成效可視化。
2025年2月至3月,7個調研組深入14個市州開展協同調研。調研期間,調研組分別面向地方人大常委會和政府,人大代表、企業家、基層一線工作者召開“背靠背”座談會,鼓勵人大代表、企業家和基層一線工作者暢所欲言,針對法治政府建設的現狀和期待,講出真實想法,給出意見建議。通過這種方式,收集人大代表、企業家意見126條,既檢驗市州法治建設成效,又反向完善省級評價指標。
法治政府建設信息化監督平臺對22個部門實施動態監測,從立法質量、依法決策、執法規范等維度進行量化評分。
“通過數字平臺,各執法部門的相關重要指標以數字形式形象地體現出來。”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李大劍表示,委員們在評價各個部門時有了鮮明的比照和依據,這也讓各部門感到倒逼依法行政的壓力,明確下一步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專項監督是發展所急、改革所需、群眾所盼、職責所在。委員們建議,政府部門應完善法規的配套措施,落實法定職責,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加強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力度,行政執法從行政管制向行政法治轉變,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信息化工作。
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湖南樣本”
將法治政府建設成效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力,湖南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在立法和執法監督體系建設方面,湖南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跨部門綜合監管辦法,全面規范罰款設定與實施,行政執法事項“三張清單”實現三級行政執法主體全覆蓋;出臺《湖南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基本建成省市縣鄉四級行政執法協調監督體系,中央依法治國辦予以推介。
這一系列舉措加強了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和規范,提高了執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在政務服務方面,“湘易辦”匯聚服務事項超1.7萬項,“一網通辦”1.2萬項,首批17個“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全部落地。通過完善“政企通”平臺,提質“一網通辦”和“湘易辦”,釋放了“放管服”改革紅利,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在社會治理方面,全省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雙下降”,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99.47%,“告官見官”“出庭出聲”成為常態,行政復議案結事了率達90%。依法防范化解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房地產等領域風險,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利劍護蕾”等專項行動,破獲電詐案件9413起。
以法治“紅線”守牢安全生產底線,構建“最多跑一地”矛盾糾紛化解平臺,健全訴調、檢調、訪調、警調“四調聯動”對接機制,調處矛盾糾紛62.5萬件,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湖南推進“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出臺《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持續打造“三化”一流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推行涉企行政檢查掃碼規范管理,發布重點產業鏈法律服務指引,化解涉企糾紛、法律風險4.2萬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得到真正落實,為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湖南省副省長李建中坦言,法治政府建設仍面臨依法行政責任意識需強化、執法規范化水平待提升等挑戰。
2025年,湖南將落實23條法治政府建設措施,嚴格規范涉企檢查,推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目標,完善四級行政執法協調監督體系。
營商環境離不開地方政務服務和執法水平,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指標。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祁圣芳建議,“牢固樹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將法治政府建設與優化營商環境統一起來,讓經營主體有充分的預期和安全感”。
這場集中“法治體檢”不僅是對過去成績的總結,更是以問題為導向、以監督促提升的新起點,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了“湖南樣本”。
編輯:趙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