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小綠葉菜 連著百姓心
福建立法保障食用農產品安全上餐桌
法治日報記者 王瑩
剛剛上市的新鮮蔬菜,只要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既能查詢到生產者和收購者作出的農產品安全達標承諾,也能查詢到它的產地、種植、檢測、物流等信息,實現食用農產品信息全鏈條追溯,讓老百姓買得放心、吃得健康。
經過近幾年的先行先試,福建省推出了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與一品一碼追溯并行制度(以下簡稱“并行制度”),以一張碼實現承諾達標合格證與追溯憑證兩證合一、通查通識。
福建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近日表決通過了《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并行制度”納入其中,著力筑牢法治防線,守護人民群眾的“菜籃子”安全。
2017年,福建出臺《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在全國率先推動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一品一碼全過程追溯體系,通過溯源碼逐步實現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到經營環節的全程追溯管理,打造了食用農產品“身份證1.0版本”。
“小小綠葉菜,連著百姓心。一個追溯憑證,既是上市農產品的‘身份證’,也是生產主體的‘信用證’,更是質量安全的‘入場券’。”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工作人員告訴《法治日報》記者,2019年年底,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福建順勢而為,升級食用農產品“身份證2.0版本”——“并行制度”。
據了解,承諾達標合格證是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收購者根據國家強制性標準,對所生產、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自行開具并出具的質量安全合格承諾證明,承諾事項包括不使用禁用農藥獸藥、停用獸藥和非法添加物,常規農藥獸藥殘留不超標,不違規使用保鮮劑、防腐劑、添加劑等。
2024年,為了方便沒有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農戶與產地收購者賦碼出證,福建省進一步開發了閩農追溯農戶端App,讓農戶開證從“手寫時代”進入“信息技術時代”。
記者從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了解到,此次將“并行制度”寫入《條例》,是福建省把先行先試的經驗做法上升為地方性法規的有力舉措。
根據《條例》規定,福建省實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與一品一碼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并行制度,省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海洋與漁業、林業主管部門建立并行系統,并確保追溯信息在相關部門間有效共享。
《條例》明確,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家庭農場、畜禽屠宰廠(場、點)、從事農產品收購的單位或者個人銷售食用農產品時,應當在并行系統登記,如實錄入追溯信息,并生成追溯憑證。同時,鼓勵和支持農戶在銷售食用農產品時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或者通過并行系統生成追溯憑證。
針對超市、飯店等場所的食用農產品加工過程不夠透明公開等問題,《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鼓勵從事食用農產品加工服務的企業采用透明、視頻等方式,向社會公眾展示加工服務相關過程。
其中,采用視頻方式展示的,可以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向社會公眾展示,或者將視頻信息上傳至其加入的網絡服務第三方平臺,平臺也應當為視頻信息上傳、社會公眾觀看提供接口、展示頁面。
為了依法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布不夠及時、地方特色農產品宣傳推廣平臺較少等問題,《條例》明確要求,相關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發布本行政區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有關部門應當通過政府網站、其他互聯網政務媒體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途徑,及時發布本地特色農產品信息。
編輯:蒲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