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潔 黃輝
一本、一筆、一冊、一包,20年來,江西宜春樟樹市委政法委員會一級主任科員肖秋龍帶著自己的工作“標配”,在履職盡責中堅守擔當,在深入基層中踐行初心。
在工作中,學習研究是肖秋龍最大的愛好,他總結出的“深、問、思、導”四步調研工作法,成為樟樹市基層干部調研的必備“寶典”。
“農村養育了我,組織給了我喜歡而又能干事的平臺,能為基層和群眾做點實事,是我畢生最大的追求。”帶著這樣的信念,肖秋龍常到基層學習、向群眾請教。
如何提高村民自治水平?2019年12月,肖秋龍深入永泰鎮大觀村上路皮村實地走訪,與群眾促膝長談,并形成調研報告《德治自治融合助推鄉村振興——讓上路皮村村民自治“立”起來“跑”起來“美”起來的思考》,提出村民自治要系統化、法治化、規范化等觀點,幫助大觀村進一步提高村民自治水平。2021年該村入選“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成為全市1800多個自然村縱深推行村民自治的“教科書”。
近些年,肖秋龍累計在中央、省級等媒體上發表基層社會治理理論文章及相關報道60余篇,撰寫的調研報告榮獲中國法學會第十三屆“中部崛起法治論壇”征文優秀獎。
在基層干部眼中,肖秋龍不僅是業務骨干,更像一位老師,在市委黨校和鄉鎮(街道)“干部大講堂、講學兩相長”講臺上,經常出現他的身影。肖秋龍不僅領悟出“背、口、眼、站”授課宣講法,成為深受學員喜愛的授課老師,還于2022年入選黨的二十大精神樟樹市委宣講團。
作為網格化社會治理的忠實“粉絲”和敢于創新的實踐者,網格成了肖秋龍的“第二辦公室”。
2021年底,樟樹市選擇城區3個社區作為創新網格化管理服務試點社區。肖秋龍作為試點社區的業務督導者,扎根在網格,摸清網格化管理虛化、弱化的癥結,創新提出“三認四提四知”網格化工作法。
聚焦網格員隊伍“建、管、用”三個環節,肖秋龍積極會同社區干部、網格員、樓棟長三支力量,深入居民住宅小區,現場講授如何做到“認路認房認人、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并指導將“三認四提四知”與網格化聯勤聯巡聯防“三聯”、創安創衛創文“三創”、建立網格服務“愛心驛站”、社情民意“氣象站”、應急處置“前哨站”“三站”有機融合,實現了“黨旗格中飄、力在格中聚、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糾紛不出格、服務不缺位”。2022年下半年,“三認四提四知”工作法在宜春市各縣市區推廣。
樟樹市綜治中心的“老肖工作室”是肖秋龍的另一個“戰場”。在這里,他不斷思索建立失足人員回歸社會“心理滋養”機制,春風化雨喚醒“迷路人”,照亮“回歸路”。“老肖工作室”已成為當地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響亮品牌。
2022年下半年,樟樹市高標準建成市綜治中心,打造類似全科醫院的“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綜合平臺。高標準的市綜治中心需要高水準的軟件平臺來支撐,肖秋龍作為軟件平臺開發的督導者,始終堅持以實戰實用實效為導向,負責協調指導開發“平安樟樹”小程序“隨手拍”,將反映的事項指派流轉到相關職能部門聯動解決,讓群眾“一次不跑”的訴求變為現實,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成為常態。
肖秋龍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方面勇毅前行,踔厲奮發,是黨委政法委干部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奮戰在基層社會治理一線的一個縮影。正因為有千千萬萬個扎根一線的政法干部這樣的“小細胞”,才換來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大健康”。
編輯:李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