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孝清 本報通訊員 龍浩然
榮獲“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全國首批禁毒示范城市”稱號、連續14年獲評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近年來,江西省景德鎮市平安建設取得矚目成績。
一塊塊沉甸甸的獎牌,與景德鎮推進平安建設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密不可分。景德鎮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胡春平近日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景德鎮近年來以黨建引領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構建以黨建引領為中心、推行“黨建+”的“一個中心、三個融合”工作模式,將黨建力量根植內心,實現黨建與特色隊建、黨建與基層網格、黨建與紅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譜寫平安建設工作新篇章。
“黨建+特色隊建”筑牢平安根基
樂平市后港鎮村民彭某、黃某與魯某發生口角,黃某、彭某朝魯某臉部擊打,魯某在躲避時閃了腰。經鑒定,魯某腰椎骨折,損傷程度評定為輕傷二級。檢察機關認為黃某、彭某的傷害行為與魯某受傷之間難以認定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遂作出不起訴決定。
魯某對此決定不服,故而提出申訴。雙方矛盾經多次調解仍無法化解。不久前,后港鎮政法特派員吳少灝了解情況后,堅持情理法結合、多次上門調解安撫雙方情緒。同時,邀請人民監督員擔任聽證員召開公開聽證會,對檢察機關的決定進行釋法說理,聽證員一致同意檢察院的不起訴決定。最終,黃某、彭某賠償魯某,雙方達成和解。
這起案例是景德鎮政法特派員化解矛盾的生動實踐。據了解,景德鎮市委政法委建立“政法委員+政法特派員”工作機制,于2023年10月底在全市政法機關選拔53名40歲以下、有矛盾糾紛調處經驗的干警擔任鄉鎮(街道)政法特派員,派駐鄉鎮街道協助政法委員開展工作,提升基層政法工作質效。目前,全市政法特派員已經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并組織召開聯席會議150余場次,化解矛盾糾紛600多件。
此外,景德鎮市委政法委體系化構建政治輪訓平臺,建立全省首個市級政法干部政治輪訓基地和市政法系統干警教育培訓基地,確定現場教學點6個,培育精品課程70余節,組織干警培訓50余次,參訓5000余人,全面提升干警政治素養。
“黨建+基層網格”增強服務實效
去年,一場暴雨如注,樂平市眾埠鎮南山村水庫堤壩出現寬1.8米的裂口,面對緊急情況,南山村黨支部書記方光輝第一時間帶領11名黨員干部趕到現場冒雨奮戰,經過5個多小時緊張搶修,30多根木樁被一一打下,70余只蛇皮袋裝滿泥沙,砌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據介紹,景德鎮建立健全“黨(工)委+黨支部+網格隊伍”組織體系,將黨委與綜合網格深度融合。去年,網格由1682個調整至3082個,網格員同步調整配備到位。網格員用腳步丈量網格、用服務凝聚民心、用擔當守護平安,著力打通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
“每個社區都設立黨委,每個網格都設立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了服務治理實效。”景德鎮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陳興達介紹說,全市8000余名黨員,到共建社區和居住地社區開展“雙報到、雙報告”,推動網格支部建設和黨建工作力量深度融合。
如今,在景德鎮,網格已成為群眾與社區溝通的橋梁,把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變為“最后一米”。
“黨建+紅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今年63歲的方永紅是景德鎮市公安局退休干警,也是“老方說黨史”宣講團的領頭人。他從小對黨有著特殊感情,尤其愛聽革命故事,每天都會聆聽身邊的老紅軍、老八路講黨史、軍史,并產生了研究黨史、傳播黨史的興趣。他不斷學習和收集黨史資料,通過生動的講述方式,將黨史知識傳遞給身邊的群眾和同事。由于他的講述深受大家喜愛,景德鎮市公安局開始大力發掘和推廣這一新穎的宣傳教育方式。
2021年,景德鎮市公安局選拔18名業務能手、先進典型、理論“達人”組成“老方說黨史”小分隊。如今小分隊已經發展成由52名宣講主力、83名后備宣講員組成的宣講團。宣講團深入各單位、學校、社區開展宣講活動1000余場,直接受眾20萬余人次,間接受眾100萬余人次,廣受群眾好評。
2018年,第一篇“老方說黨史”文章在市公安局微信群發表,受到廣泛轉載、點贊,好評如潮。從2019年開始,市公安局通過“瓷都民警之家”微信公眾號推送“老方說黨史”專欄。5年來,“瓷都民警之家”持續推出“老方說黨史”學習專欄1980余期,獲點贊50多萬個。
據了解,“老方說黨史”宣講團入選江西省機關黨建品牌創新優秀案例,被中宣部評為“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去年,“老方說黨史”宣講團被江西省公安廳授予集體二等功。
編輯:李紀平